“龙。”
可是接下来的画面,让在场的所有军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幕。
只见,画面突然一阵晃动,就出现了一条所有华夏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神龙。
神龙巨大无比,长达七八百丈,直劲粗达两百多米,就连一片龙鳞都有圆桌大,上面都可以站上去三四个人都显得有些宽敞,就算只是录像,都让在场的军人感觉到神龙那威风凛凛的气势和浩瀚如渊的气息迎面扑来。
“唰!唰!唰……”
有不少军人站起身来,瞪大双眼,直愣愣的看着画面中的神龙。
画面中的神龙昂起龙头,虽然因为录像没有声麦的原因,播放时也没有任何声音传出。
但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神龙正在龙吟。
龙是什么?
只要是个华夏人都会知道,龙是华夏洪荒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玄武)之首。
后更是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螭龙,无角的叫虬。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华夏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华夏的象征、华夏民族的象征、华夏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华夏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华夏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龙文化的本质,华夏原龙最早曾一度起源于原始图腾文化,但本质与主流却不能简单归结为原始图腾文化,
从“时代背景——具体内容——文化涵义——社会功能”这四个方面来看,华夏的龙都与原始图腾有重大差异,因而表现出以下本质特征:源于图腾,超越图腾。
华夏的龙文化在现代华夏绝非仅仅存在个别遗迹,而是依然保持强大生机,扬弃掉封建主义、神秘主义、专制主义的消极因素,华夏龙文化在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中虽不能起到历史上的那种主导作用、主流文化作用,但仍对华夏民族有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不是实物崇拜,而是文化创造,图腾文化本质上是原始社会的氏族文化。
而华夏的龙,最初形态的原龙,即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这是华夏原始社会的解体期,华夏文明时代的起源期,后来是华夏文明华夏的龙,固然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某种原型,但本质上并不是自然界中的现有实物,而是基于民族文化观念的文化创造、文化符号,时代的形成期,龙文化的内涵。
华夏的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着华夏人、华夏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观念:第一层,龙的观念从华夏龙的形象中蕴涵着华夏人最为重视的四大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主体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
第二层,龙的理念,在华夏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后面,包含着华夏人处理四大主体关系时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追求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阴阳矛盾关系的和谐,多元文化关系的和谐。
第三层,龙的精神,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华夏文化基本精神,这是华夏龙形象、龙文化的最深层文化底蕴,王东认为,发掘华夏龙文化的深层内涵,有助于解决当代世界的一些文明冲突。
所以可以见的龙对一个华夏人的意义。
虽然华夏人都号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可谁也没见过真正的龙。
这让在场的所有军人都感觉自己的三观已经被所看到画面颠覆。
接下来,所有军人双眼眨也不眨的盯着画面的战斗。
战斗的时间持续不久,随着一只巨大的龙爪从上而下,画面就暗了下来,显然是录像已经播放完毕。
可是,在场没有任何人出声,都深吟在刚刚神龙战斗画面中。
一时间,整个舰厅里沉默了下来。
“在坐的各位,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现在,我命令,把今天所见所闻要做到守口如瓶,否则按叛国处置。留下一部分人继续清理现场,顺便加派人手,看可否找到这条神龙。不过找不到也不要紧,就当是清理这片海域就行,我亲自把硬盘带回去,交给国家一号首长。”
过了一会后,一位军服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缀有金色枝叶和一颗金色星徽的海军中年人少将打破了沉默,转过身来开口吩咐道。
“是。”
其他军人回过神来,神情严肃的齐声应道。
……
与此同时,还留在深城的省长萧钟,刚刚换好今日参加追悼会的礼服,就从秘书的手中接到一本账本和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