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接过图纸,打开一看,线条很清晰,尺寸也标得很完善,技术要求也写得很详细,甚至还附了一张电气原理图。整套资料还是很专业的,也很完善。以他的理解,技术难度并不大。不过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图上的文字和沈一一同学交上来的作业上的字迹是一样的。所以他也就开口直问了:“沈一一同学,这些图是你画的吗?”
沈一一觉得这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也就大方承认:“是的,老师,其实这个灯箱是我帮他们设计的,所以他们也才会让我来找人生产出来。”
赵老师其实也就是随口一问。说实在的,这个灯箱其实并不复杂。原理也简单,结构也简单。赵老师小时候是个无线电发烧友,自己就喜欢组装些矿石收音机之类的小玩意儿,所以觉得中学生应该喜欢动些手啊什么的。说实在的,特殊时期前后的中学生,那真不是死读书。伟大领袖号召大家要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学到真正的知识,大家响应了号召,要比后来只会考试的那些中学生强多了。赵老师一直认为中学阶段的自己动手培养了自己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也塑造了自己一生的爱好,所以他对于学生有些这些很“健康”的爱好是很造成的。当然,对于沈一一同学这位女生,会自己出图,还会想到找人加工,他还是有些小惊奇的。不过他一向信奉有教无类,所以也就不再大惊小怪,转而和沈一一谈起了价格和加工的细节问题。
沈一一前世就是做这一行的,对于产品的规格和达到的精度要求有自己领先这个时代的理解,所以她提出的加工精度,被赵老师连连说要求高了,可能做不出来;即使做出来了,价格肯定也很贵。不过,沈一一很快就告诉了赵老师,要达到这样的精度,可以采用何种优化的工艺路径,以及各种路径对于产品加工成本的影响。开玩笑,她生活的后世是一个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时代。作为一个和各个乡镇企业、民营企业接触,知道低成本制造的各种细节的后世工程师,把积累下来的经验提前作为知识传授给这个时代的人,她的这些必须经过实践才能积累下来的技术,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而且是以学院派知识为主的赵老师听起来,绝对有着巨大的震撼。
经过双方的研讨,最后确定的工艺路线和价格让双方都很满意。临告别时,赵老师饶有兴趣地对沈一一说:“一一同学,什么时候让你爸爸单位那位老工程师来给我们教具工厂讲个课吧。”他已经深深相信沈一一说的那套了,也相信有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老专家在沈爸爸的单位里。甚至他还心里面感叹,到底是部队,军工线上的专家就是有经验啊。
沈一一虽然脸皮够厚,但听到这个要求也快三滴汗了。她也只好推说回去问问人家有没有时间,就在赵老师期待的话语中逃也似的回家去也。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