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怀着忐忑的心情,纷纷下朝。
虽说过去的一年多,大明朝风云变幻,身为朝臣,见识了太多的狂风暴雨,可唯独这一次,让人感到了不一样的气息,这不纯纯是争权夺势,不是天子斗老臣,不是群臣欺负皇帝……而是变革!
没错!
所有人都嗅到了变革的味道,显然,天子不甘心继续这么下去了。这也是许多人早有预料的,有人欣慰,有人惶恐。
欣慰的人觉得,天子打出恢复祖制的旗号,推行变法,觉得是最高明的一步好棋,只是步子有点太小了,区区一个宛平县,怎么够啊!最好在全国立刻推行才是。
惶恐的人们则是担心,从宛平县开始,会蔓延整个大明。毕竟天子的宣誓实在是太吓人了,几乎所有的士绅在他眼里,已经成了土皇帝,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会不会恢复祖制之后,把太祖爷的剥皮楦草也恢复了。
要是六十两就杀头,满朝诸公,全都是无头鬼了……
朝中惶惶不安,朱厚熜却是不无得意。
他渐渐领悟了帝王之术的精髓,朝中文臣,已经落到了他的手掌心,这种掌握一切的滋味真是不错。
既然有了好事,就要有人分享乐趣。
皇后是不行的,她根本不懂这些啊!
没法子,只能把王岳叫来……
“早朝上,朕表现的还行吧?”朱厚熜语气清淡,可右边的眉峰微微挑起,显然压抑不住心里的得意。
“陛下天日之表,龙凤之姿,英明神武,直追尧舜啊!”王岳很配合,开始疯狂拍马屁,奈何他的词很不丰富,才这么两句,就说不下去了,这要是换个臣子过来,都能洋洋洒洒,弄个万言书出来。
好在朱厚熜也不在乎,他笑呵呵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最是艰难不过……你觉得朕从宛平下手如何?是不是太小心了点?”
“不!陛下的安排正正好!”王岳发自肺腑赞叹,这一次他可真没有说谎。甚至想给朱厚熜喝彩了,或许是出于天赋本能,朱厚熜无意之间,找到了破局的最好钥匙。
关于如何整顿朝政,基本上存在两种思路,其一呢,就是大刀阔斧,果断推进,从土地赋税开始,抑制兼并,清丈田亩,增加税收,富国强兵……
至于第二种,则是认为应该稳妥起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比如先整军,抓住了枪杆子,然后理财,整肃吏治,最后再去碰土地。
一上来就直接碰最难啃的骨头,必定会碰的头破血流。
王岳对这两种思路,基本上都保存赞赏的态度,但是又都不敢苟同。
第一种还好说,改革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霹雳手段,但是也最容易遭到反噬,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甚至人还没死,一切就完了。
但是第二种却也未必管用。
就像整军抓军权这件事情,士兵要的是那点军饷吗?或许是吧,足够的军饷,就能获得一支军队的忠诚!
吃粮当兵,可不就是这么简单!
但问题是这个足够的军饷是多少?能不能负担得起?
就像在后世,很多人宁可要少一些工资,也要进入体制,为什么啊?稳定啊!可以预期啊!
军饷这东西可是会变的,而且一旦死了,就拿不到了……拿银子买命,买一群人的命,你要花多少?
但是换个思路,整理了财税,清理了土地,让士兵家中有了可以世代传承的土地,为了保护到手的利益,他们可是会拼命的!
所以说,王岳觉得,要动就必须动到根本,不碰土地,就干脆别谈变法,洗洗睡觉算了。
问题在于,必须循序渐进,从少部分地区开始,万万不能向整个士绅官僚集团开战。直接推广到全国的那种想法,绝对是不现实的。
从一个县开始,或者一个府,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唯一的问题就是宛平县隶属京师,在这里发动太容易出现意外。
最好应该放到一个不那么显眼的地方……但问题是一旦离得太远,消息不畅通,会给人恶意攻击的口实把柄,不断有人掣肘,变法也是推不下去的。
综合权衡,宛平不是最好的选择,却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
“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这么安排,实在是太妥当不过了。”王岳再一次发出了赞美。
朱厚熜的虚荣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小富贵这家伙就喜欢自作聪明,现在知道了吧!你那都是小聪明,朕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既然你觉得好,那宛平的事情,该交给谁负责呢?”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突破口找到了,就必须有人顶上去。
按理说张璁是个不错人选,但是他现在已经入阁了,总不能让一个阁老来负责一个县,那太扯淡了。
唐伯虎呢?忠心有了,可能力未必行,体力也负担不了。现任县令祝允明……他做事情倒是够细致,比如这一次地方藏匿了多少丁口,就是他找出来的。
可问题是祝允明长期在外面担任小官,毫无威望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