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依琴斯基是一位俄裔美国人,他表面的身份是一个美国商人,其实他实际上是布派国际的特使。
布派国际,起初是俄国革命后由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为了取代由于欧洲大战爆发而消亡的第二国际,也就是工人国际所建立的,所以也被称为第三国际。布派国际成立后,总部设在莫斯科,由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亲自领导,主要工作是推行他的革命思想和做一些理论上的工作,之后因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身体长期不适,具体工作就交给了委员会处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去世后,斯大林很快接管了苏维埃的政权,因为内忧外患和世界各国对苏维埃政权的敌视,斯大林为了解决内外问题决定收回布派国际的主导权,直接由他来领导布派国际的工作,并调整布派国际的主要工作重心,决定以推行革命思想和理论研究转为向国外输出革命。
就这样,作为原来美国社会党的一员,沃依琴斯基被斯大林派往亚洲肩负着重要任务。对苏维埃政府如今的情况来看,主要的问题有几点。
一:国内革命造成了全国严重的饥荒现象,虽然现在稍得到好转,但苏维埃政府依旧一穷二白,底子薄弱,眼下解决农业问题和发展工业是首要任务。
二:苏维埃和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之间的内战还未分出胜负,在没有彻底消灭敌人的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很难把精力从战争转变到国内建设中去。
三:因为中国和西方各国的插手,苏维埃政府在国际上显得异常孤立,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盟友。
四:斯大林接管政权,但无论党内外依旧有反对他的派系存在。他在苏维护和埃中的地位并不稳固。
五:内有忧患,外有强敌,外交停顿,孤立无援。
由于这五点,斯大林迫切需要在国际上找寻盟友,打开苏维埃政府和国际沟通的渠道。但他的做法和普通人不一样。聪明的斯大林很清楚,苏维埃现在在各国眼里已经成了洪水猛兽,假如用常规手段来完成这个任务是非常艰难的,甚至还可能会牺牲一部分国家、政党利益才能取得实效。但是,这是斯大林绝对不想做的,一旦他这样做了,仅仅是党内的反对派言论就能逼迫他下台,毕竟斯大林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他暂时没有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如此高的威望。
所以。斯大林就采取了另一种手段来达到目的,那就是大搞革命输出。利用布派国际这个组织,在世界各国宣扬布尔什维克主义,一方面可以在各国内部造成分裂,培养一部分亲苏的成员为苏维埃服务。第二方面也可以利用布派国际来间接掌握这些敌视苏维埃的国家政权走向,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在这些国家中发起革命运动,以减轻苏维埃政府的外界压力。
甚至,斯大林还打着一旦一些国家在革命输出中得到成功的话。那就等于苏维埃政府不再是孤军奋战,这些国家将从敌手转变成为自己的小弟、跟班和打手。甚至成为卫星国替苏维埃政府挡住敌人的攻击,甚至有可能的话,还能被他拉拢到苏维埃政府中,最终被并吞。
沃依琴斯基是斯大林指定的亚洲区负责人,他主要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远东的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二就是中国。相比敌视苏维护和埃的俄罗斯帝国主义正统政府,中国似乎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考虑到在中国进行工作不是那么方便,所以沃依琴斯基特意先从日本下手,打算依靠日本在东北的势力逐渐从关东州向北、西渐渐渗透。来完成他的任务。
要和日本合作,那就必须找到日本的情报机构。通过特殊渠道,沃依琴斯基联络上了日本内阁的要员,发出了善意的合作要求。经过内务省的考虑,这件事交给了成立不久的特高课来处理,最后经过特高课总部讨论,直接交由关东州特高课的冈村宁次负责。
就这样,沃依琴斯基从莫斯科出发,经欧洲抵达美国,随后再到了日本本土,最后来到关东州。在沃依琴斯基抵达关东州之前,冈村宁次就接到了总部的命令,并且开始关注和收集有关布派国际和沃依琴斯基此人的详细情报。
虽然时间有些紧,但冈村宁次在大致了解情况后做出了正确判断,对于斯大林搞这么个布派国际的真实想法也猜得八*九不离十。虽然冈村宁次对于布尔什维克很不感冒,甚至可以说他内心中比任何人都敌视这群无君无父的所谓革命者,但这并不影响冈村宁次最终的判断和决定。
当他大致猜测出布派国际的真实意图后,反而有了浓厚的兴趣。要知道当年日本政府大力支持孙文等人的革命,扮演着亲华支持者的角色,从而导致满清被革命党闹得焦头烂额,最终发展到辛亥革命成功,满清垮台,民国建立。
从这点来看,布派国际打算实际上和当初日本人做的没什么不同。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在对手或者潜在对手的内部造成矛盾,从而激化矛盾,使得他们陷入内耗之中,为自己争取时间和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