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看书网 > 山河血 > 635.第635章 南京风云

635.第635章 南京风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中日两国间的战争爆发之后,面临军事强国的入侵,一个随时可能崩溃、瓦解、灭亡的中国,展开了对抗强敌的“全面抗战”,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军人,在战场上用血肉与生命铸就着这个国家的防线,他们要在一万个不可能中,寻求那一个可能——击溃敌人,这种情怀是悲壮的……”

《时代》1938年1月刊

四月的春风刚刚吹绿长江两岸,战争的阴云再一次笼罩了南京,这座中国首都的上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从上海方向撤入国防线的数十万官兵,依托防线展开了坚苦卓绝的防御作战,在皖南的山区,十数万官兵依托山地,拼命阻挡着日军的入侵。

几乎是在春节刚过,日军大本营就下达了进攻南京的命令,随即上海派遣军十余个师团开始从多个方向向南京发起进攻,尽管依托国防线、山地,数十万****官兵不计代价的阻止着敌军的进攻,但战线还是一步步的向着南京逼近。

尽管四月里春光明媚,但此时的南京却笼罩于一片阴雨之中,而南京,这座中国的首都的空气却比天气还阴沉,尽管早在去年12月,在****撤出上海时,国民政府即已迁都重庆,同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这位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亦已乘永绥号军舰赶赴四川,也标志着南京迁都的开始,但南京于心理上依然是中国的首都。

“日军攻克防线,正步步进逼镇江,南京屏障尽失!”

“日军攻克,占领广德……”

一个个战事不利的消接二连三的从前方传至南京,去年岁末,大上海开始在日章旗的阴影中黯淡下去了。在过去的几个月间,日章旗的阴影,迅速地掩盖了江南的田野,而此时日章旗的阴影,笼罩到南京来了。

四月一日,对于作为中国最高领袖的蒋介石而言,可谓是度日如年,在持续八个月的抗战之后,不过只有两百个师的中国军队,为抵抗日军的入侵可谓是精锐尽出,而作为抗战中流的近八十万中央军更是伤亡惨重,仅中央军校毕业军官阵亡就多达上万人之多,军官是军队的灵魂,八个月的苦战,正在一点点的消耗着中国的元气。

虽说四月正值初春,按道理天气应正是宜人之时,但是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办公室内,身着军装的蒋介石却总不那么舒服,全身热得厉害,连他那光光的头顶上也渗满了细密的汗珠。

南京,是守还是不守?

自去年7月中日开战以后,尚不到一年时间,中国的半壁河山便已沦入日本人之手,尽管现在民心士气并未因半壁江山的陷落而人心沮丧,但如果作为中国首都的南京失守,那么会对民心造成何等重创,会对……

但南京如何守得?

日军十一个师团从浙江、苏南两个方向南京进攻,占领山东的华北派遣军更是随时准备进攻徐州,如果不是邯郸的航空队不断对平沈铁路、津浦铁路突袭,且有数十万游击队于敌后实施破交战,只怕现在华北派遣军已经南下了。

万一华北日军南下,在徐州的李宗仁,指挥那一群杂牌军,又能挡住日军吗?如果他挡不住日军,华北日军兵进浦口,与南京隔江相望的话,面临三路夹击的日军南京又岂能守处住?

那弃守南京呢?

这个念头不过是刚刚浮现,蒋介石的心中便涌起阵阵不甘之意,更多的却是不服气,尽管现在看来战争爆发之初,中国的确高估了自己,但日本却严重低估了中国,在上海,日军伤亡愈十万余,在上海的一战,为中国赢得了声望,毁灭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在华北,尽管有着初期的失利,但是邯彰保卫战的辉煌胜利,更是震惊了整个世界,可以说,无论南北两个战线,都令中国一举扭转了“几千个外国人就能占领他们的首都”的印象,全世界没有任何国家会产生再与中国签定不平等条约的幻想,这一切,都是这场战争所赢得的。

如果南京失守的话……想到弃守南京给国民心理,给国际舆论带来的冲击,蒋介石便知道南京必须要守,但又想到在上海前线,数十万军人用生命与血肉抵抗着日军的入侵,想到数十万军人的牺牲,他的心中便是一阵抽紧,眼角竟有些潮湿。

他的情绪从没像今天这么低落过。能建立起今天的大业,他虽然经受过不少次挫折,有几次甚至不得不一个人亡命日本,但那时的执着和热情似乎要比今天高。那时的他似乎已眼望光明,尽管有时也摔倒,但信心却极强。可今天,作为一国的领袖,国民党的总裁,他想问题,看事情却有些患得患失,反倒没当初那么洒脱了,他不愿中国亡在国民党手中,更不愿中国亡在他蒋介石手中。千世功名可无,千秋罪名却决不可有。

面对开战后的接二连三的败局和军队的伤亡惨重,他甚至怀疑全面对日开战是不是仓促了一点。不是怀疑,这根本就是事实,实在是太过仓促了,中国并没有准备好,整军计划没有完成,按照陆军的最终建军计划应该建成六十个德械师,计划是以今天完成,但是直到现在不过只完成了二十个师的调整,而其中只有六个师被调整为德械师,其它各师不过只是进行编制上的调整罢了,而这二十个师却是中央军的骨干,是实施这场抗战的骨干精锐,但他们现在却伤亡惨战,基层军官、优秀军士更是伤亡殆尽,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但即便如此,面对陶德曼的调停,面对日本开出的苛刻的诸如承认满洲国独立、赔偿巨额战费的和谈要求,他依然选择了“不”,他清楚的知道,国民是不可能接受如此苛刻的议和条件的,而他本人亦不可能接受。

而拒绝意味着什么呢?

现在日军向南京全线进攻,就是回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