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先去励勤轩等着,朕随后就去。”皇帝先打发了夏起走,转身进去想看一眼秀兰,却发现她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睛,还问:“谁来了?”
皇帝按着她不叫起来:“你继续睡吧,夏起和大学士们来了,我出去见一见,一会儿再回来陪你。”
秀兰却拉住他的袖子不放,问:“我怎么恍惚听见说谁薨逝了?”
“嗯,是燕王,奏疏上说是误服药物,呵,这个燕王一向耽于酒色,还不知道吃的是什么药呢!我去跟大臣们商量一下后事,一会儿回来陪你用膳。”皇帝说完就叫人服侍他更衣。
秀兰还是不肯放,伸长手去搂着他的脖子,在他耳边问:“那么燕王妃等人要殉葬么?我刚才好像听见说燕王世子年纪不大,世子都年龄尚小,下面只怕还有更小的,五郎,能不能免了她们殉葬?就说是为了抚育幼子,或是燕王遗愿,行不行?”说完看皇帝凝眉不答,就又加了一句:“其实我也是想给我们的孩儿积些福报。”
皇帝这才有些意动,又想到燕王的亲弟弟康平郡王,心里生了一计,点头应道:“难得你有这份心思,我会想法子的,好了,你不要劳神想这些个,再睡一会儿,等我回来用膳。”说完就叫人侍候着换了衣裳走了。
虽没有正面斩钉截铁的答应下来,可总算是有了松动的意思,秀兰心里略觉欣慰。刚才皇帝起身出去的时候她就醒了,也顺便听见了外面夏起说的话,她立刻想到这是一个向殉葬制度挑战的好机会。
那燕王世子年方十四,想来他生母和兄弟姊妹年纪都不大,以这个理由提出请求,再加上自己现在肚子里怀着孩子,就说是为了给孩子积福,皇帝再懒得管这事,也要多思量一二。如果此事能行,自己先从亲王处下手,慢慢把这个野蛮成例改了,岂不是一件大大的功德?
她可没有想到皇帝另有打算。在京师里做着皇帝的人,总是会对外面镇守边疆的藩王们有些防备之心的,更何况是燕王。从太宗皇帝起,每一个继任皇帝的人都会从先帝那里听到一句叮咛:对燕王须且用且防,切不可坐视其势壮大,严防其结交朝臣,若其有不臣之心,不可姑息,即另选贤能代之!
皇帝虽一向怠惰,可是对祖宗社稷还是不能不在意的,所以他前几年特意派了陆鲲去北平,要他盯着燕王兄弟和北平都司,防着燕王有贰心。不料陆鲲这个人志大才疏,去惹了一屁股官司就跑回来了,皇帝只得另派了御史去北面巡按。
眼下燕王突然薨逝,北面的局势必然会有些动荡,若是真的让燕王世子即燕王位,掌理北平防务的话,皇帝还有些不放心,担心他小孩子不懂事,上了鞑靼人的圈套,北平有什么闪失。可若是让康平郡王接位的话,稳定局势是没有问题,可这个康平郡王比死了的燕王还要精明能干,实在让皇帝不太放心。
到了励勤轩,大家坐下来商议,几个大学士的意思,自然还是要世子接位才名正言顺,然后命康平郡王留在北平辅助,再另派一钦使过去册封兼吊唁,顺便留下来监军,这样北平也就能安定下来了,朝廷也能放心。等过几年世子长大了,再让康平郡王回蓟州就是。
皇帝也赞同了这个意见,却又提出说燕王突然薨逝,他膝下几个子女尚且年幼,需要母亲教导,自己有意下旨,免了王妃等人的殉葬。
大学士们有些意外,却也无人提出异议,都说陛下圣明仁爱。然后又提了些别的事来让皇帝定夺,比如该当派何人前往,留在北平的巡察御史该当如何行事,皇帝不想在这里多耗费功夫,当下能定的就果断先安排了,不能定的就让他们回去再议,然后只留了夏起,命大学士们先回去。
“这免王妃等人殉葬的旨意,你着人快马加鞭送到北平,瞧着点时候,眼下朱见津应就在燕王府主持燕王的后事,晚了的话,只怕我们这道旨意赶不及救燕王妃的命,倒白费了朕一番心思。”
夏起听这话似乎意有所指,抬头探寻皇帝的眼神,等他跟皇帝对视上的时候,立刻就明白了:“是,臣明白,陛下的好意务必要让燕王世子领了才好。只是康平郡王人在北平,操持燕王身后事的也是他,陛下毕竟是鞭长莫及……”
皇帝满意的笑了:“正是如此,快去办吧!你挑个人跟着同去吊唁,好好安抚燕王世子。”一切交待妥当了,皇帝就跟夏起一同出了励勤轩,边走边说:“天渐渐冷了,你年纪也大了,小事就不必总是自己跑来,染了风寒反倒不值当,有事多打发小的们来。”
夏起十分感动,躬身说道:“多谢陛下关怀。臣虽年老,但还有几分力气,想多侍奉陛下几天,等哪一天臣真的走不动了,就打发小的们过来侍奉陛下。”
“朕知道你忠心,时刻想着朕,可也得保重自个的身体,朕还有许多事要你办呢!等朕有了皇儿,还想让你来侍候呢,你可不能这般不爱惜自个!”主仆二人都想起了早年的事,说的话也感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