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看书网 > 帝国的朝阳 > 第255章 心思浮动(求月票)

第255章 心思浮动(求月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902年的大连,从正月起,就和东北一样,早已经像座喷发着烈焰的火山一般,喧嚣而沸腾,燃烧的空气融化了世间的一切,那种从未曾有过的狂热,在这个地区的上空弥漫着。【ㄨ】

在一夜之间,“国民”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名词,便传遍了东北的每个角落,而更为重要的是,人们体会到了那种陌生的,只存在于史书上的骄傲。

面对俄罗斯这个堪称是“西洋强者”的世界上最大国家,被看做是弱者的、甚至都“不是一个国家”的东北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却主动发起了挑战。在中国人开来无论如何这次是毫无胜算的。

甚至在战争爆发的时候,许多人都觉得总督大人疯了,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冲过去一打,居然屡战屡胜,东北的3600万民众一下子就忘乎所以了,一下子被这胜利冲击的有些不着头脑了,中国人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国民性的亢奋。

怎么不是这样呢。

在此之前中国人从未有过“国民”的体验,生活中毫无国家的概念。他们只是某个村落最多是个地区的居民而已,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甚至不知道所谓的“皇帝”不过只是“殖民统治者”罢了,对于他们来说,汉人皇帝也好,满人皇帝也罢,不过只是一个交税纳粮的主子罢了,至于谁当皇帝与他们何干?

正所谓“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但早在东三省总督府创办之前,东三省总督就有目标的引入了在欧洲被称为“国家”这一十分现代的观念,同时又借鉴欧洲的“民族观”引入“华夷之辩”以树立国人的民族观。

东三省总督府为了给国人灌输国家和国民的观念煞费苦心。因此想培养出---中国国民。而这一观念,实际上就是灌输“忠义观念”,这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思想,只不过相比于旧时的“忠义”,此时的“忠义观”更多的加入国家、民族等事物,当然还有“行为耻感”的灌输,这一切或是主动或是被动的灌输。在一点点的影响着东北的民众。

东北与内地的任何省份不同,这里的居民有限,在过去的十年间有超过3000万内地人移居东北,他们的移民培训营以及移民点接受系统的“国民改造”。而这些接受了国民教育的人们此时正当壮年。

而现在这场战争就是把这些人送上了战场,而更为惊人的恐怕还是连战连胜。这样的国民性亢奋就是以实物的形式向中国人展示了国家和国民到底是什么概念。

虽说是战争,却也不像旧时史书上的战争那样会使国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地步。尽管政府承担着巨额的战费开支,但是民众却没有感受到税收的压力,当然这是得益于东北经济统制以及数亿亩公有耕地收取的诸多的隐形税——每年十余亿元的“隐形税”不仅支持着东北的工业建设。同样也支持着这场战争。

在战争爆发之后,数以百计的新闻记者从前线发来了最直接的报道,在冰天雪地里,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如果啃着像肥皂一样的饼干,在冰天雪地中作战,而且在远东的严寒中,他们如何忍受着刺风的寒风行军作战着,和古代打仗没什么区别。

在国内的人们看起来,这样的战胜场景,也被想象成汉唐时的那些英雄豪杰们的传奇一样。就像历代的先贤英烈一般,这种武勇唤醒了人们心中隐藏着的荣誉感,民众愿意为此疯狂。,当然疯狂的前提是胜利

在这个夏天,在近六十万俄军被重重包围的时候,陆军夺取伊尔库茨克的重大胜利已传遍大连,传遍东北以至全中国的各个角落。疯狂的人们拥上街头、狂欢劲舞,喊声震天。街道、广场、公园,人潮涌动,彩旗飘扬。满天花纸伴着震耳的爆竹声到处飞扬,到处都是日月旗的身影。

此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沉寂两百多年的有关种族与国家的优越意识。再一次在人们心中弥漫着,已使得整个东北,甚至整个民族都陷入一种对战争的疯狂崇尚之中。虽然前线的伤亡在不继的增加,尽管战费开支高达十数亿元,但是报纸上战争宣传和对英雄的顶礼膜拜,又使他们对这场战争投入了惊人的热情。

一位正在大连的美国记者目睹此景。他不禁惊讶万分,他甚至很难想象,这些人是中国人,甚至在他在发回国内的报道中写道:

“曾经,我们都以为中国人是麻木的,但是东北却铸造了另一种中国人,他们用严格的法律与惩罚将那种麻木变成了呆板与机械,现在的东北人与散漫的关内人不同,你甚至很难相信他们居然是同一种人,现在的东北人只知道服从,他们国家意识极强,自尊心极强,他们的荣誉感也是空前的……可相信这样的国家是最危险的,在通过变革之后,重新拥有力量的他们随时会在任何地方干出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美国绝不能对中国掉以轻心……”

当然,外界的观感如何,并不妨碍这里的人们为胜利而欢呼,同样也不妨碍这个地区享受着胜利带来的冲击,胜利的冲击是巨大的,在东北各界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这股冲击波非但影响着东北,同样也影响着关内。

大连东亚饭店的一处套房内,两名来自内地的客人坐在沙发上,似乎是在商谈着什么,之所以能看出两人是内地人,原因到也简单,无非就是身上的马褂与辫子,在现在的东北,几乎看不到辫子,很多人剃着短发,当然还有许多守旧的人重新蓄起了头发,束起了汉式的发髻,将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至于服装,也看不到满清式的马褂,除了西式的服装外,还有就是汉式服装,十年改变了许多事情,同样也改变了许多风俗。

只有那些“内地人”才会穿马褂,在许多激进的中华主义者的眼中“马褂”与辫子一样象征着奴役。其受到排斥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堂大人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了……”

盛宣怀瞧着张佩纶长叹口气,从春节前中堂大人身染风寒之后,那身子就没怎么见轻,时轻时重的让人忧心之时。也同样让整个北洋上下意识到,留给中堂大人的时间不多了。

“嗯……”

作为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自然知道他的身体情况,甚至比外界想象的更为恶劣一些。人生八十古来稀,中堂已经八十岁了……想到这。张佩纶的心底不由的一叹,

“幼樵,你觉得大公子能撑起北洋的门面吗?”

盛宣怀试探的问了一声,在试探时他又特意的观察着张佩纶。

“听说,中堂很欣赏浙江的袁慰亭,大公子这阵子倒是和其挺亲近的……”

盛宣怀的试探让张佩纶的眉头一跳,他口中的大公子指的是李经方,尽管明义上其是李鸿章的长子,但谁都知道其是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之子,后过继给其为长子。中堂真正的大公子是李经述。

现在随着中堂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原本看似一团和气的府中出现了异样的味道,尤其是那位大公子,更是与诸陆海军将领结交,大有待中堂百年后接掌北洋的意思。

“我听说,东北这边更倾向于二公子……”

盛宣怀又试探了一句,中堂大人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所以他才会极早打算,他比谁都清楚,北洋已经不再是东北的对手,至于大公子更远不是唐浩然的对手。相到十年那个于府中显得有些拘谨的青年,谁又能想到,短短十年间,其就令中堂大人拍马难及。甚至就是这中国……

“杏荪,那你呢?”

张佩纶没有说话,而是直接反问一声。

“你觉得的谁更有资格执掌北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