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纸诏书便将驻守北疆的扬武侯召回了长安。同时一个更令天下人吃惊的消息开始迅速传开,原来当今皇后的王氏家族,其实与扬武侯本是同宗,最后清算族谱辈分,扬武侯正好是王皇后的堂兄。
没人知道这个谣言中有几分真几分假,不过世人都知道,王氏外戚崛起已是必然。扬武侯王元祐回长安后的第一件事竟然不是觐见皇帝,而是前往了王皇后家族祖祠祭拜先祖,随即两个王家竟然直接融合族谱,同归一宗。
这个消息一出,一时间天下再次哗然。世人都知道了,当今皇后也有了一个强大无比的靠山。
未央宫宣室殿,又到了每月十五的大朝会,今日不仅有长安勋贵,还有刚从北疆返回的扬武侯。皇后的父亲兄弟按例是可以封侯的,不过王元祐已经是扬武侯了,因此所有人都觉得皇帝今日肯定对王家还有封赏。
“陛下有旨。”朝会一开始,便有内侍展开圣旨打算宣读起来。
“皇帝决意,撤销十三部州刺史,另设绣衣御史台监察天下,绣衣御史设绣衣左右使二人,任命王贺为左使,任命史崇为右使。左右二使位同九卿,秩中两千石。”
“臣令旨。”殿下人群中走出两人,对着大殿之上的刘进躬身一拜,自然是王贺与史崇二人。
对于皇帝这个任命,朝臣们其实并不意外,因为撤销十三部州刺史的事一年前霍光就曾经提出过。霍光的理由便是刺史权利过大,年深日久会使得所辖部州变成独立王国,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扬武侯上前听旨。”还未等朝臣们完全消化完刚才的信息,刘进便亲自开口说道。
“臣在。”王元祐起身离开坐席,躬身立在殿中。
“封扬武侯王元祐为大司马镇军将军,位同三公,溢封食邑五千户。另赐宣平里府邸一座。”刘进威严的声音在宣室殿中回荡着。
“臣谢陛下隆恩。”王元祐再次躬身一拜,他神情自若,脸上看不一丝忧喜之色。
一时间宣室殿窃窃私语,不是讨论先前的绣衣御史,也是不讨论扬武侯的新官职。所有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宣平里的府邸上。
因为如今宣平里只有一座空闲的府邸,便是曾经霍光的家安阳侯府。
扬武侯王元祐注定成为今日长安的风云人物,宣室殿的朝会刚一结束,这位新晋的大司马镇军将军又被皇后宣到了椒房殿。
“臣拜见皇后。”椒房殿中王元祐以臣子礼仪拜见了皇后。
“扬武侯免礼,小妹见过兄长。”王翁须客气的说道,而后也对着王元祐微微施礼。这次皇后召见扬武侯,自然是以兄妹的身份首次见面。
王元祐抬起头来,目光正好与王翁须相交,两人都心照不宣的露出了笑容。
“小妹时常听闻,兄长早年曾追随安阳王南征北战,原本就敬佩不已,不曾想小妹心中的大英雄便是自家兄长,今日闲暇兄长可否为小妹讲讲过往的事?”皇后与王元祐分宾主而坐,她边当先开口问起了王元祐的过往,似乎皇后对自己这个兄长也非常好奇。
“臣遵命。”王元祐躬身应道。两人既然成了兄妹,对于过往确实应该了解,这样假的慢慢也会变成真的。
很快王元祐便从元狩年间霍光初为长安令时讲起。对于那个时期的事,王翁须确实所知甚少,那时候她才刚出生没多久,这些过往对于现在大多数年轻人来说,那个时代就是属于霍光的传奇。
“小妹身为女子,有些军国大事本不该问,不过听了兄长所言,心中却有疑惑。”听完王元祐的诉说,王翁须神色几经转变,最后一脸疑惑的看向了王元祐。
“周礼有言,夫妻一体。皇后母仪天下,这大汉便是陛下与皇后的,岂能因皇后是女子而不该问?”王元祐笑着对王翁须说道。
其实中国古代社会,大多数朝代都是一夫一妻制,甚至律法中都明确了妻子的法律地位,而西汉时期的正妻,其地位与夫君更是等同,至于妾只是地位稍高一些的奴仆罢了。皇后仪同皇帝,出则同车,入则同座,在世人眼中皇后就能代表皇帝。
“小妹想请教兄长,如今我大汉最大的忧患是什么?”王翁须一脸认真的问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却又是最难让人回答的。
王元祐也是一愣,他没想到皇后竟然会问他这样的问题,他看着王翁须,略作沉思了片刻,而后站起身来,向前走了几步,走到了距离王皇后只有半丈的地方停了下来。
臣子与皇后一般不会站到这么近的距离上,王元祐此刻靠近王皇后,自然是以一个兄长的身份,这也表明他接下来要说的话是以一个兄长的身份,而不是大汉的扬武侯。
“兄长请放心,咱们自家兄妹的谈话,出不了这椒房殿。”王皇后的声音不失女子的温柔,却又透露出淡淡的威严。
“在河西,在安阳国.....”王元祐平静的说了几个字,声音却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