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看书网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0334章 封狼居胥

第0334章 封狼居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太后何氏于是批准这一奏章。五月初六日,何进派兵包围董重的府第,逮捕董重,免除他的职务,董重于是自杀而死。

不但如此,因为和大将军所代表的何氏外戚政斗失败,永乐太后也死在了皇宫之中。对外宣称是忧郁成疾,但真实的死因,恐怕只有老天和某些极少数人知道了。

而且,随着董氏外戚的出局,京师洛阳的局面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反倒是打破了一种平衡,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起来。

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局面,使得外戚、世族和宦官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也不敢得罪战功卓著、实力雄厚的李翊,哪怕李翊在北疆的战争中,力量损失也很大。

这主要是李翊的积威所致。

在三方势力看来,鲜卑人那是多穷凶极恶的啊,几十年来,打得大汉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大家都有些谈鲜卑失色了。可是,那么牛掰哄哄的鲜卑人,在李翊手下竟然没有撑过三年,就被灭了族,几十万军队被全歼,两百万族人全成了俘虏。

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李翊有太多次绝地反击的表现了。很多次,大家都以为他完蛋了,可最终胜利的都是他。所以,三方势力的人,并不敢因为李翊在跟鲜卑人的大战中损失惨重,就小看于他。现在他们抱着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对李翊敬而远之。既然他喜欢北疆,那就把北疆的地盘儿全部划给他,让他在那边玩他自己的吧,只要不到中原来就好。

因此,这才有了少帝使者北上,带来这一系列看上去有些让人意外的诏令。

李翊其实也没疑惑多久,少帝的使者刚离开单于庭不久,留守后方的穆桂英就送来了关于洛阳局势的消息,让李翊也弄明白了,为什么他会接到那么一份看上去有些离谱、不合情理的诏书。

既然搞清楚了原因,李翊也不急了。能暂时不跟朝廷翻脸,那自然是最好的。还是让董胖子那家伙去当那只出头鸟,自己闷头发大财好了。

抱着这样的心思,李翊一方面安顿新的北庭都护府的军政事务,一边认真准备在狼居胥山的祭天大典。

封狼居胥啊,那可是每个男人的梦想!

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是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而此前,匈奴仰仗自己的铁骑之雄鸣镝之利屡屡犯边、劫掠中土。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霍去病斩首七万余,而后乘胜挥军北进,直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语即来源于此,以此作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

“封狼居胥”不仅象征着功绩,也是对自不量力者最大的讽刺。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崛起,南方汉族政权偏安一隅无力统一,但当时南朝的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他听了王玄谟的北伐计划后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话说的很大,实力却着实不济。元嘉27年,刘宋王朝的北伐一败涂地。强敌北魏一直追到长江北岸的瓜步,京师震动,刘宋几乎亡国。后人在提起这段往事时,对宋文帝的牛皮多有嘲讽和不屑。辛弃疾词中写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唐朝,李靖、李绩破突厥的轻骑快马在它山脚下驰过;侯君集灭吐谷浑的大军在这里扎营。唐人的诗歌里,也回响着狼居胥山的万古悲风:“何问狼居胥,执戟夜急行”、“狼胥山前秋风紧,黄沙漠漠起塞声”。

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拜蓝玉为大将军,率师15万北征蒙古,他认为“肃清沙漠,在此一举”,因此要求蓝玉勿失时机,必须成功。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畏惧中华,远远北逃,躲到了捕鱼儿海(今中国与蒙古交界贝尔湖),但被蓝玉发现。是日正值风号沙飞,元军毫无戒备。蓝玉伺机率大军奔袭敌营,元军大败,杀其太尉蛮子,元皇帝及太子带领随从数十人仓皇北逃。蓝玉以精兵追之,脱古思帖木尔的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余人及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俘获男女七万七千余人,缴获大量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诸物及马驼牛羊十五万余,销毁敌军械不计其数,彻底摧毁北元职官体系,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名震天下。明太祖闻之大喜,诏令嘉奖,封凉国公。(自脱古思帖木儿死,蒙古内部就开始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其间虽然有过几次统一,但对明朝始终未能构成倾覆性威胁。)

之后又有明太宗(成祖)朱棣五征蒙古。朱棣追击蒙古败军至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记功凯旋还朝。

现在,这样的事情轮到自己了。而且,自己跟曾经的霍骠骑和卫大将军不同,自己是彻底占领了大草原,覆灭了草原诸民族。想必从今往后,历史上只要提到大草原,都会有自己的重重一笔。自己也算是跟卫青、霍去病这样的人物一样,青史留名了。(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