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见到慕容延宇的时候,虽然惊讶对方的帅气,她却并没有什么其他想法,就更别说嫉妒了,但是在知道对方是香港大电影公司的老板的时候,她整个人心里的想法就完全改变了。
心里的想法不可抑止的滋生,去香港的拍戏的念头一冒出来,就像常春藤一样开始茂盛的生长,以至于要是不能有个结果,她都没办法安心了。
她在RB的演艺之路,已经不多做考虑,即便她在努力,也不过只是个配角而已,不可能再有太多气色。
而去香港发展却不同,首先起点更高,因为电影天生就比电视剧更有优势,在加上最近这些年RB电影业的低迷,就更加凸显了香港电影的独树一帜。
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是RB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而电影不仅没有得到发展,相反却走向衰退,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受到电视普及的影响。电影界为了抗衡电视的猛烈冲击,采取了银幕大型化、彩色化和巨片对策,然而却带来作品质量下降的严重问题。
战后至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RB故事片的生产、发行和上映,几乎完全由大公司所控制。独立制片虽曾一度很活跃,但毕竟为数甚微,各公司之间竞争激烈,出现了以量制胜的局面,最高年产量达到过547部(1960年),1958年的观众人次高达11.27亿。1960年以后情况急转直下,整个电影事业处于动荡、混乱和低落状态。原来的六个大公司中,新东宝和大映两家公司分别于1961年及1971年倒闭,产量大为缩小,转为经营发行、经营影院或扩大其它附带事业。尽管大映后来又重整旗鼓恢复经营,而重点已不放在影片的制作方面。当时,观众人次仅有1.6亿,不及1958年的1/7,影片产量维持在300部左右,其中独立制片的作品占2/3。然而此刻的独立制片已非昔比。50年代的独立制片以拍摄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影片为主,如今的独立制片除少数仍保持过去的优良传统外,大多数独立制片单位已成为大公司的承包单位,拍出的影片须靠大公司发行和上映,而且有半数以上是色情片,甚至有的专拍huang色/影片。
与此同时正给予了香港电影进入RB市场的机会,李小龙配合着邹文怀的嘉禾电影公司的崛起,在70年代初叱吒一时。从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后两年间拍摄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令李小龙进军国际影坛,创造出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这一刻的香港电影无疑是辉煌的,《精武门》这类明显并不讨好RB观众的电影,仍旧在RB取得了惊人的票房记录。
市场的需求使得香港电影更加娱乐化,商业化,香港电影产量不断提高,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星光璀璨的明星层出不穷,影响力不断扩大大,以及香港电影所依托传统中华文化所带来的广泛影响力,这一切都构建了香港电影辉煌的基础。
RB电影的影响力比不上香港电影,无论在亚洲地区还是世界,这已经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很多明星来香港发展,这其中最知名的又属仓田保昭,这几年仓田保昭的功夫电影在邰湾和香港都很有市场,慕容延宇之前的《精武英雄》能打进RB市场或多或少也有仓田保昭的助力,可以说在RB的打星名头他仅次于李晓龙,现在自然还要加上慕容延宇,去年刚刚崛起的程龙都不见得RB本土名气有仓田保昭高。
西惠子虽然不敢想自己能取得像仓田保昭那样的成功,但也有着自己的野心和期待,没有机会的时候还好说,但现在机会就在眼前,绝不甘心就此沉寂一生。
(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推荐,求订阅,求打赏,求书评,求收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