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把油壶还给宋一筝,找了一块钱,半壶油用了三块。宋一筝拿着这一块钱,问宋二笙,“想吃什么啊?”粮店其实没什么好吃的,只有一种很瓷实的饼干和山楂糕。
宋二笙指指酒桶旁边的木桶,宋一筝明白了,“还是吃酒酿啊?好吧。”又把一块钱递回去,小声说,“要两毛钱的。”她怕生的厉害,所以说话声音很小。
大妈也没什么别的表情,宋家这三孩子在这里也算是有名了。长得都挺好,学习也好,就是家里穷,生下了小的罚了钱,还不是儿子,现在宋家门里,就他们家这支,都是女孩,别的都是男孩儿多。小的还身体不好,成天介往医院跑,但机灵又逗趣,特别可人疼。
两毛钱,就是一碗。粮店出碗,下次再给送回来。反正都是知根知底的人,不怕你昧下不还。大妈可怜宋二笙,知道她爱吃这个,就多给了不少,满满一大碗,让宋一筝端了,“慢点啊,别卖了.....”就是别摔掉了的意思。宋二笙拿着油壶,乖巧的和大妈说了句您忙着吧,跟着姐姐就出来了。
粮店对面是东坡乡第一小学,是宋一笛上的那个。宋一筝上的是第二小学,在南边乡中心的边上,要走挺远的。当初入学时,因为她俩是双胞胎,长得一样,老师怕分不出来,就把她俩给拆开了。第一小学比第二小学大了不少,新建不到十年,第二小学就是老的,自家老爸都是在那里念得书。
这会放学高峰已经过了,但还是有孩子陆陆续续出来。看见宋一筝,有几个打招呼的。但叫的都是宋一笛,宋一筝不理会,结果宋二笙就看见有几个男孩子想使坏,冲过来撞姐姐,让她端不住碗。
宋二笙知道这些小男孩的伎俩,不过是喜欢你就欺负你的幼稚阶段,她也是经历过这个时期的。所以一眼看过去就明白了。她松开姐姐的衣角,默默走到了外侧。宋一筝看了三千一眼,不放心她不拉着自己还走在外面,刚要说话,就听三千大声说,“筝姐姐,他们是你同学吗?”
姐姐们都上五年级,过去念书还不一定非要够七岁才行,姐姐们都是六岁出头就上学了。那时家里条件还不错呢。其他几个九岁十岁的姐姐,也都上五年级。其中有随大流的缘故,另一个原因嘛,攀比呗......小表姐正经的才九岁,当初死活不想入学,还是大姨硬逼着她去的。大姨的想法就是,妹妹弟弟们的孩子都是六岁就念书了,我闺女要比他们更要牛才行,五岁就念!!
而五年级的孩子,大小也懂事了。不会太过于蛮横,更别说农家的孩子,自来都是早熟的。一听见宋二笙叫筝姐姐,就知道自己认错人了,使坏的几个孩子互相看看,就散开了。也有几个不识趣的,非要在嘴上打打官司,叫着宋一筝名字,说她没有宋一笛好看什么的。
真是嘴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