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邮政傍晚同时公布了大熊猫邮票的样张,中华邮政公司总经理胡雪云表示,照片系经过合法授权,无偿取得。”
“中新社”代表中国官方,对台措词向来极为严谨和谨慎,以上文字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变动,一是引号内外有别,“熊猫”和“猫熊”并行不悖,体现了对两岸语词差异的尊重。如果在以往,常常是以间接引语表述,一概“熊猫”了之。当“熊猫”遇上“猫熊”,正如我早早预言的那样,许多两岸用语的差异,非但不会造成什么误解,还反倒平添交流的语趣。
二是对台湾的“中华邮政”的表述已经从引号中脱颖而出,进入常态。“中新社”和“新华社”以往对台湾各个行政部门的名称一概打引号,如“行政院”、“交通部”等,也包括“中华邮政”,含有“不承认”的高度疑似,而台湾的“中华邮政”在经过了**当局改名“台湾邮政”的风波之后,又回到了原来的“中华邮政”。可见现在珍惜“中华邮政”这个金字招牌的已经不仅仅是两岸的邮迷了,失去的,才知道它的宝贵!
三是深感“团团”“圆圆”的取名充满了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无论你怎么颠倒,“团团”还是“团团”,“圆圆”也还是“圆圆”,决不会又闹出一个诸如“圆团”一类的字序歧义。
台湾的中华邮政行“团团”和“圆圆”的邮票,这对两岸邮迷乃至整个华人世界,都是一个和暖而和谐的福音,以上邮票新闻后面也许隐含着两岸关系更大的利好消息。更重要的是在本文我想通过“熊猫”和“猫熊”的差异进行一次纯学术的探讨,进行一场心平气和的争论,把政治上的歧见晾在一边,学术就是学术,凭什么让政治进来胡搅蛮缠呢?!政治一旦靠边站了,问题就变得非常的简单,反之,就是最让国人生厌的“折腾”了!我们常常把“两岸一家”挂在嘴上,那么此刻就无妨把“猫熊”与“熊猫”的语词探讨作为一场家庭饭桌上的谈笑风生吧!
不过我想当国人过了1oo年或1ooo年再回望关于两岸所有的争执,会不会都倍感那一切不过都是一场可笑而可叹的文字游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