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世子登基前,明太祖病逝的消息对外公布后,以朱棣为首的藩王开始大肆发表社会舆论,说是朱允炆对守孝叔伯恶义诛杀,此乃大不敬罪。此等不仁、不义、不孝之徒怎么能担大明江山之大任?
舆论四起,不免军心不稳,朝中大臣虽然不敢妄言,但多少与明太祖清礼老臣有了联系,对于这位即将上位新帝便有了些偏见。
另一边,朱棣舆论起了作用,众藩王兄弟纷纷拥护朱棣讨伐不孝子孙,同时以清君侧的名义聚兵待伐。
朱允炆听到这样的传闻,心中万分担忧,想不到自己的一时之快,竟惹出这么大的麻烦。当下便让小格子传话,请太祖亲点辅臣梅公到御书房议事(明太祖的小女婿,深得明太祖倚重,临终前委以辅君之重任)。
梅公来到御书房,朱允炆赐座,二人并开门见山,讨论此次事件。
朱允炆:“以梅公之见,此事该当如何?”
梅公:“依在下看,当初主战是有些仓卒了,但事以至此,便只能想应对之策了。”
朱允炆:“是啊,当初梅公保持中立,杨卿的确坚持主和。”
梅公:“当初中立也是因为难抉,战是迟早的事,先战有先战的好处。”
朱允炆:“的确,本宫就是怕几位藩王尾大不掉,才想抓住机会,个个击破。”
梅公:“事实证明,战还是对的,至少这样一来,不仅震慑了一部分藩王,还充实了我们的军队。”
朱允炆:“最难撬动的便是燕王朱棣,现今的事,也是他在后面捣鬼,其他藩王也是人云亦云罢了。”
梅公:“难就难在燕王如今的实力最强,甚至可以与朝庭抗衡啊!”
朱允炆:“此事一出,当下便只能先缓一缓了,梅公觉得我们找个什么样的理由平息为好?”
二人沉思了一会儿,梅公起身道:“办法倒是有一个,只怕让世子为难了!”
朱允炆:“现在只要能解决当下的困境,还有什么为难不为难的呢!梅公请快快说来。”
梅公:“现在怕只能以程河将军私下杀令作为借口,缓和与各藩王之间的关系了。”